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关羽温酒斩华雄背后的真实故事)三国时的一代枭雄曹操,戎马一生,尤其喜欢喝酒。在苦闷失意时喝酒,在高兴得意时更是喝酒。通过酒来推崇自己的政治主张,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怀。自古英雄都爱酒,曹操的一首《短歌行》,蕴含了诸多的酒文化。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却是关羽,是一个与曹操、与酒都有关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关羽温酒斩华雄背后的真实故事)三国时的一代枭雄曹操,戎马一生,尤其喜欢喝酒。在苦闷失意时喝酒,在高兴得意时更是喝酒。通过酒来推崇自己的政治主张,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怀。自古英雄都爱酒,曹操的一首《短歌行》,蕴含了诸多的酒文化。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却是关羽,是一个与曹操、与酒都有关系的关羽的故事。
酒能成事,也能坏事。酒,作为古代社会人际交流中的重要媒介,衍生出很多故事。像《三国演义》中就有一出“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设计。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何等英豪。
在袁绍领着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的战斗中,行到汜水关时,遇上了董卓派来的大将华雄。当时各路诸侯名将云集,像俞涉、潘凤等大将与华雄不相不下,出师不利。而关羽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马弓手,没有在阵前单挑出将的份量。但关羽却毛遂自荐要去阵前斩杀华雄,自然受到袁术等人的嘲笑。
最后还是曹操识人,给关羽解了围。临行还给关羽倒了一杯酒,关羽却说要等阵前斩了华雄,再回来喝。结果是一个回合斩了华雄,提了华雄的人头,而曹操倒的这杯酒还是温的。所以有了“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也让关羽有了扬名天下、名垂青史的机会。
英雄的成名需要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氛围下,有特殊的机遇才有可能。酒,在这里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不是曹操倒了一杯酒,关羽何来温酒机会?关羽阵前一个来回,便取胜而归,武圣人的称号似乎也不是白叫的。
关羽能够成为武圣人,是三国演义、民间传说等推动的结果。像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被描绘的有声有色。特别是刮骨疗毒。关羽中毒箭后需要华佗为他疗伤,华佗因要做外科手术,在当时还没有发明麻沸散的时候,需要把关羽绑住。但关羽却不同意,硬是要了一杯酒,让华佗完成了外科手术。这样的壮举,也是酒壮英雄胆。使关羽不仅是一员名将,更有了武圣人的地位。
《三国志》正史中记载华雄战死,却不是关羽所杀,而是另有其人。
演义的历史,情节曲折,表达的是人们对于英雄的向往之情。不过,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并没有真正发生。华雄是死了,却不是关羽所杀。
据《三国志》记载,华雄是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一员武将,曾为董卓帐下的都督。公元191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为徐荣击败、逃跑,后来收拾败军,在阳人进行戏剧性的大反击,大破董卓军,华雄就是在此战中被孙坚所带领的军队所杀。这样的故事情节也可以在《资治通鉴》中找到孙坚将华雄枭首的佐证记载。
正史中说:董卓遣步骑数万人迎击孙坚所在城池。孙坚的部队很是慌乱,但孙坚却在阵前行酒谈笑,命令部众列队相迎,没有命令不能随意出击。孙坚坐在城门前,一直等到自己身后的部队全部进了城里,孙坚才慢慢起身,回到了城内。孙坚对左右说:“我所以不立即起身的原因,是怕你们惊慌失措,相互践蹈,引起阵前混乱啊。”
董卓见孙坚军容齐整,不敢攻城,就退回去了。孙坚移兵屯守梁东,受到了董卓军的攻击。孙坚率数十个骑兵出城突出。孙坚战斗中经常戴一顶红色的帽子。结果被董卓的兵士追击。不得已把红帽子给了自己的亲近的大将祖茂。才得以脱身。而祖茂被当成孙坚而追得受不了,只好把帽子挂在一个树桩上才脱身。董卓的兵士围着帽子好几层,最后发现是一个柱子,烧了那个柱子而去。孙坚再一次整合残兵败将,,在阳人与董卓的大军作战。就是在这一次战斗中,大破卓军,把他的大将,都督华雄斩首示众。
孙坚因为此役战果丰硕,便受到了袁术的怀疑,引起了袁术的担忧,不再发送粮草支持孙坚。此时的孙坚,还没有在江南扎根,却表现出了一个王者的风范和潜质。小霸王孙坚斩杀了华雄,似乎也符合孙坚的品性和特点。
结语
历史上真实的华雄是被孙坚杀害的,与关羽半毛钱关系没有。在《三国志·关羽传》里,也没有关羽曾经斩杀华雄的记载。历史的真实和真实的历史,只有拔去云雾,才能见到真章。历史上很多故事都是这样,你只看到了想让你看到的历史,而历史中的故事全貌,却不是你想看就能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