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肺炎疫情,大家都在家足不出户,这对中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服务业、餐饮业都遭受了重创,而现在国际疫情正呈蔓延之势,很多国家的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而对于中国来说,很多小伙伴都担心国外疫情严峻,消费力不够,影响中国的出口以及对中国股市有影响,那么国际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国外疫情对中国的影响?境外疫情对我国的影响?外国疫情对中国有影响吗?下面跟随百思特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际疫情对中国的影响?国外疫情对中国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抗压韧性,但也有人担忧,疫情正在全球扩散蔓延,会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产生冲击。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一问题?
短期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一些行业和企业也会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外的疫情防控形势,反过来也会对国内产生影响,部分外贸企业可能会遭遇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问题。
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疫情发生以后,格力电器(49.350, -3.09, -5.89%)、美的集团(48.590, -1.11, -2.23%)等家电企业纷纷上马口罩生产线,上汽通用五菱仅用76小时就自主生产出全自动化口罩机,中国石化(4.450, -0.08, -1.77%)12天建起一座制造口罩原料熔喷布的生产厂……一个个跨界战疫的案例,折射的正是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上下游配套能力。在生产率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愈加重要的全球价值链体系里,中国拥有无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可以说,短期的疫情不可能也不会撼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陆续复工复产。这既展现出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强大韧性,更维护了全球供应链安全。不仅如此,中国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冲疫情影响,还将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正因此,不但没有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影响从中国向外部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反而让中国对全球产业的吸引力更加强劲。
如果把眼光放长,更会发现,中国不仅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也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市场”;不仅有帮扶企业的短期举措,更有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有规模巨大的市场、有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有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综合优势不会减弱,只会增强。
事实是最好的答案。中国在稳定全球供应链上展现出的责任和担当,赢得越来越多有远见的国际企业的青睐。丹麦乐高集团今年计划在中国继续开设80家零售门店;特斯拉在复工复产后计划扩大上海超级工厂产能……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的举措,既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着中国力量,也为国际企业分享发展红利提供着中国机遇。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运转畅通,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海外疫情发酵,如何避免对中国外贸领域产生影响?
中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正逐步提高,但目前海外疫情发酵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冲击,如何避免对中国外贸领域产生影响?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全球产业链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全球共同应对。从中国外贸产业实际出发,商务部正进一步健全稳外贸工作机制,促进政府、行业和企业良性互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是政府提供便利,加强政策支持。商务部专门下发通知,支持企业扩大包括重要原材料在内的货物进口,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做好相关组织工作。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简化进口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便利化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便利企业进口。
二是行业组织优化服务,做好信息对接。积极做好企业供需信息服务工作,努力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
三是企业积极作为,创新业态模式。充分发挥外贸新业态优势,广泛收集国际市场信息,拓展货源,利用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仓储和国际运输资源,提高采购、配送效率。
肺炎疫情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各地区各部门纷纷伸出援手,帮企业共渡难关。
租大巴、包高铁、管食宿、有补贴……政企联手,跨省对接,浙江嘉兴嘉善派出5支招工小分队,让员工乘专机返岗;福建福州包下数十辆大客车,招工队火速抵达云湘川;广州黄埔区更是送上“真金白银”,规模以上企业一季度投产奖励100万元,实现两位数增长最高奖励500万元。
免租金、减税额、降社保、不抽贷……援企稳岗措施招招给力,最大程度缓解企业因疫情造成的经营困难。工信部出台20条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等难题;银保监会加大对受困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税务总局公布185个“非接触式”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京沪粤苏等多地推出了延长社保缴费期、减免房租、贷款适当展期等举措。
目前,复工复产取得积极进展。截至3月13日,除湖北省外,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到60%左右。
客观地说,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疫情大大减少了人口流动,对消费需求,尤其是对餐饮、影院、交通旅游、酒店住宿等服务性消费的冲击最为明显。从供给侧看,受防疫防控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有所不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复工复产速度。
不过,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会上通报了近期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方面的情况。
他指出,目前,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裕,价格稳中有降。据商务部监测,3月11日,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批发价格与2月底基本持平,食用油批发价格下降0.3%;猪肉、羊肉批发价格均下降0.1%,牛肉价格下降0.4%;白条鸡、鸡蛋价格分别下降1.6%和3.0%;30种蔬菜批发均价下降5.1%,6种水果价格上涨0.6%。
湖北及武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总量充足、运行总体平稳。截至3月11日,湖北及武汉市重点调查零售企业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库存总量不断增加,与1月底相比明显提升,保障市场供应能力显著增强。近日武汉各大超市的猪肉、蔬菜销售基本保持稳定,动态库存处于较高水平,总体供应有保障。
九省联保联供协作机制继续加大对湖北、武汉的支持力度,相关省区市持续调运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产品,保障湖北武汉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1月23日以来,已累计向湖北调运生活必需品5.5万多吨,其中果蔬4.55万余吨、米面5800余吨、食用油3000余吨、方便食品600余吨。
受疫情叠加春节因素影响,前2个月进出口出现下降
被问及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下降的原因,李兴乾介绍,受疫情叠加春节因素影响,外贸生产企业复工时间晚于往年,因此前2个月进出口,特别是出口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为对冲疫情对外贸的影响,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密集出台稳外贸政策,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目前,政策效应已逐步显现,各地企业加快复产进程,履约能力正在提升。
李兴乾同时也指出,世卫组织总干事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全球经贸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
李兴乾表示,基于对供给和需求形势变化的研判,当前中国政府贸易政策的核心是稳住外贸基本盘。商务部将全力支持外贸制造厂商复工达产,尽快恢复正常市场秩序,重点做好四项工作:加强机制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公共服务,鼓励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