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没有得到控制,有些国家甚至还有持续蔓延的趋势,即使身处在国内我们也是非常担心的,而近日有消息传出,挪威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这无疑是给全球防疫添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据了解,挪威变种新冠病毒传播能力更加强,而专家也不知道这种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国际数据库也未发现它的资料。接下来,大家可以和百思特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挪威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
挪威卫生机构证实,在中部城市特隆赫姆发现一种新冠病毒的新变种,它的传播能力更强。
特隆赫姆首席医师托弗·罗斯塔德说,他们16日把病毒样本送至挪威公共健康研究所,“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种新变种”。
罗斯塔德19日告诉挪威国家广播电台记者:“我们不知道这种病毒从哪里来,它从来没有在挪威出现过。我们还搜索了国际数据库,也没有发现它出现过。”
按他的说法,挪威卫生机构认定,这种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
挪威国家广播电台报道,特隆赫姆出现疫情后,这座城市上周大约1000人接受隔离,其中800人去过郊区一家酒吧。当地政府说,疫情已经得到控制。
新冠病毒在皮肤上可存活9小时!研究称比流感病毒长4倍
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在人体皮肤上保持活性长达9小时,是流感病毒在皮肤上可存活时长的5倍。科学家表示,洗手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一个关键预防措施。据报道,来自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研究了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IAV)在上呼吸道粘液以及人类皮肤表面的稳定性。
研究人员从死亡大约一天的遗体解剖样本中选取皮肤做测试,发现甲型流感病毒可在皮肤上保持活性大约1.8小时,而引发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时间长达9小时。
这项最新研究结果本月发表于《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半月刊。
“相比甲型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可在人体皮肤上存活9小时,这可能增加接触传播的风险,从而加速新冠大流行。”研究报告写道,保持正确的手部卫生对于防止感染新冠很重要。
研究显示,如果使用含乙醇的手部消毒剂,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可在15秒内失去活性。这项研究有力支撑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指南,即应定期、彻底洗手以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是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不同于在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皮肤可能会摩擦其他表面并且需要经常清洁,范德比尔特大学教授、传染病专家William Schaffner博士说:“人类皮肤是诸如COVID-19这类病毒的‘友好场所’。”
不过,该时间范围表明,与不锈钢、玻璃物体或塑料钞票表面相比,新冠病毒在皮肤表面的失活速度更快,在不锈钢、玻璃物体或钞票上,该病毒的存活时间更长。
研究发现:26种常与人接触的动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新媒体专电 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近日刊文称,经证实,经常与人接触的26种动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科学报告》期刊上发表一项研究称,共有26种经常与人接触的动物对新冠病毒易感。这项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模拟,旨在找出新冠病毒是否能感染共计215种动物。
研究结论与实验室观察和患者报告相一致。实际上,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家猫、狗、水貂、狮子和老虎都有可能被感染。在实验室研究中被感染的白鼬和猕猴也是易感动物。
研究负责人克里斯蒂娜·奥伦戈在伦敦大学学院的一份公告中说:“我们已经确定的动物有受疫情影响的风险,这可能会威胁到濒危物种或者养殖户的生计。此外,这些动物可能成为病毒储存库,具有以后再次传染给人类的能力,正如水貂养殖场记录所示。”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称,大多数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不易感。但是,病毒和细胞之间的识别在绵羊和大型猿类(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倭黑猩猩)中的强烈程度与人类相似。但他们也提到,仍然需要直接证实绵羊会不会被感染。
防护“万变不离其宗”
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张周斌分析,从目前国内疫情形势和常态化防控工作来看,全国范围内再次出现大规模疫情的风险不大;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没有结束,且还有上升的态势,对国内造成输入性疫情的压力不断增加,因此,不排除个别地区后续会出现小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而近期各地几次散发疫情都得到了及时、快速的处置,没有出现大范围扩散,由此说明,目前实行的常态化防控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全民抗疫斗争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做自身健康的主人。”张周斌表示,常态化防控手段包括大众的共同参与,对个体而言,做好个人防护是最重要最管用的防控手段,不能松懈,“在前期,许多市民已经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文明风尚和健康生活方式固化下来、坚持下去”。
“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了解了这两个传播途径、采取措施切断这两个途径,就能够拦截病毒。其实不同场景的个人防护措施,都离不开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万变不离其宗’。”张周斌介绍,勤洗手无论是作为基本的健康素养,还是作为疫情防控手段,都值得大力提倡。在三大类场景下应该洗手:清洁操作之前、触摸公共设施之后、污染操作之后。
具体来说,加工、制作食品、饮料,护理老年人和婴幼儿,饮食以及触摸眼、口、鼻等面部敏感部位,在进行之前应该洗手;公共设施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楼梯扶手、健身设施、公交地铁扶手等,接触后应该洗手;在上厕所后、触摸现金后、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时、接触污染物品后,也应该洗手。洗手时应该使用流动的水,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净双手。
市民外出要记得携带口罩、手消毒剂,在手上没有可见的污染物时,可以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20秒~30秒清洁双手,当前往就医、身处人群密集或通风不佳的场所,应该规范佩戴口罩。
温馨提示:收藏本站或下载下方APP获取更多淘宝优惠券!!